相关文章
友情链接

“互联网+”时代下的农业智慧

来源网址:http://www.xnzn.net/

“互联网+”时代下的农业智慧

“去网上买化肥!”说这句话的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。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,改变的不仅仅是大都市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,而今百姓的农耕生活也早已焕然一新。受农业发展政策带动,我国农业市场日渐庞大,过去几年里,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和家电、汽车、日用消费品企业奔向广阔的农村市场,这使得“互联网+农业”、县域电商、渠道下沉等成为商业领域的热门话题。

农业创新转型,新型职业农民是内需

“互联网+”已经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,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,农业发展必要转变思路,调整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,创新农业发展模式。“互联网+农业”是要将新兴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管理、生产、加工、销售和服务等方面紧密结合在一起,改革农业生产结构,促进传统农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和交流,提高农业需求与供给侧的匹配度,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“智慧农业”。

近年来,随着城镇化进程提速,农业结构也加快调整步伐,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,农户兼业化、村庄空心化、人口老龄化等状况越发明显。越来越多的农民尤其是新生代农民离开土地,选择到城市里打工,未来土地由谁来种,成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。因此培养新型职业农民,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一个必然方向。

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有科学文化素质、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、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,以农业生产、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,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,居住在农村或集镇的农业从业人员。2012年起到去年为止,连续6个中央1号文件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提出要求,陕西、山西、湖南、江苏等10多个省市区先后出台专门文件或规划。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进行部署安排。据了解,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已纳入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,部分省还列入农业现代化或民生工程考核。经过探索,已经建成从中央到省、市、县的四级建制,形成一支拥有近2万名专职人员和5万余名兼职教师的农民教育培训专业队伍,目前70%以上的示范县基本建立起“教育培训、规范管理、政策扶持”三位一体的培育制度。数据显示,我国现有新型职业农民规模已经超过1400万人,预计2020年将达2000万人,专家认为,新型职业农民将成为现代农业先导力量。

在互联网科技信息技术发展如此迅猛的今天,打造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是农业发展走向机械化、现代化、智慧化的重要任务。职业农民也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增强自己的本领,反哺到现代化农业发展与经营中。

农业走向现代化,互联网技术是外力

机械化、现代化使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,而互联网化、智慧化则打开了农业发展的一道新大门。面对规模宏大的农业市场,各路精英与资本纷纷涌入。互联网涉农创业公司的运营模式历经几个阶段:从产品O2O延伸发展;通过互联网进行全面服务,找到创新盈利模式;与政府和大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,开展农村综合服务,其服务不仅包括产品供销,还包括金融产品、农资交易、农业技术服务、农产品追溯等平台的搭建。目前涉农创业公司集中分布在生鲜B2B、电商、服务、科技、金融、供应链及土地等几大行业,其中电商又分流为生鲜电商、农资电商、食品电商等细分赛道。

生鲜电商目前依旧是创业公司主力,作为最早兴起的涉农创业领域,经过数年的大浪淘沙格局逐渐稳定,模式已趋成熟。如美菜、宋小菜刚跨进2018年便拿到过亿元的融资;又如盒马鲜生尝试新零售模式的体验式商超,也彰显着生鲜行业新的动力。同时值得注意的还有农服领域,涉农服务创业慢慢兴起,主要表现以SaaS服务为主,如新农宝。资本关注的重点还有无人机植保服务,成立两年多的农田管家,一月份获得了千万美元的第四轮融资,他们试图从飞防植保(无人机喷洒农药)切入,连接农户和飞防组织,用互联网共享平台改造农业生产。无人机喷洒农药的优势不仅体现在效率提升,也大大规避了农药中毒的风险。

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,这其中自然少不了互联网与科技的推手。随着如蜂巢科技、佳格天地、大气候等专注于农业互联科技的企业们,在无人机、大数据、物联网以及智能硬件领域的不断探索,农业将会变得更加简单而美好。目前我国三农金融缺口巨大,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,用近千字阐述农村金融创新,在支持农村金融创新方面,包括鼓励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。国内多数金融企业开通农业经营主体的小额贷款、支付结算和保险等金融服务,去年垂直于农金服务的什马金融、农分期分别获得过亿融资,可以看出农金市场有待深一步挖掘。

此外,供应链、农村电商、土地电商等领域,近几年也均有巨头出手和创业者入围。互联网改变的是农产品流通,随着产业互联网的发展,逐渐向产中、产前等领域扩展。因此,在各个垂直细分领域,尤其是在生猪、粮食、大品类经济作物、农机装备、仓储物流、农机金融等领域将产生优秀的农业互联网企业。

未来农业市场,挑战与机遇并存

2017年7月份,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联合发布《中国农村发展报告》,报告中指出当前农村全面转型正面临着多重挑战。新时期,加快农村全面转型,必须全面激活要素、市场和主体,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,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,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和新动能。

挑战往往与机遇并存,随着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由城市向农村的深入推进,加之互联网科技这一春风,农村创新创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,并呈现出创业主体多元化、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模式等明显特征。但创业项目同质化、科技创新不足、高层次人才缺乏、融资难、政策服务体系不完善等成为当前制约农村创新创业的主要问题。

经过近些年政府与企业的摸索尝试,部分阻碍农业创新发展的问题得以缓解,未来农业领域发展机会可聚焦在以下趋势中。

其一,集约化使得单位种植养殖规模扩大,机械化、智能化的作业方式势必成为主流。农业硬件装备的需求增加,也将带动着农业机械的智能升级及衍生服务的创新,例如无人驾驶农机、作业机器人、植保无人机、自动化设备、农机贷款、农机保险、农机调度等。

其二,随之农业创新保险、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等应运而生,市场需求加大,农业保险的创新,又将进一步拉动农业气象、农业大数据的发展。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建立了农业数据库,它囊括了农业资源、技术、市场、气象等各方面的数据,使农业生产有量可依,产品有路可销。

其三,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环节,农产品销售渠道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升级、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。电商为农产品销售打开了另一道大门,如今模式虽已成熟,但缺乏创新动力,如何打通供应链通道,解决农村物流的最后十公里,或能更快的撬动农村市场。

互联网浪潮下,万物互联是大势所趋。“互联网+农业”当前的主要任务,便是探寻到农业与互联网之间的切合点,实现农业新需求和供给侧的有效衔接,从而充分释放农村创新创业的潜在动能。

相关频道:

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,请在下方提交,谢谢!